你知道你其實不可能舔到自己的手肘外側嗎?而且,雖然聽起來或許很奇怪,但你知道嗎?你回應這個資訊的方式(不論你是否要舔舔看或用什麼方法舔舔看),可能提供了一條跟你先天穩定特質有關的線索,而那正是塑造你人格的基礎。我來解釋一下:儘管我們依人的特質為基礎,以此來區分人的方式高達數千種,但人格心理學家已達成共識,認為人們在五大基本面向上構成彼此的差異,即五大特質。這五大特質對於我們如何展現生命,帶來必然的重大影響。如果你想要快速評估你在這些主要特質上處於哪個向度,附錄裡有一些問題可以引導你進行自我評量。
五大面向的各英文字首可以拼成「海洋」(OCEAN, 或者你喜歡拼成「獨木舟」〔CANOE〕也無妨):
- 經驗開放性(Open to Experience,相對於經驗封閉)
- 嚴謹自律性(Conscientious,相對於隨心所欲)
- 外向性(Extraverted,相對於內向)
- 親和性(Agreeable,相對於難相處)
- 神經質(Neurotic,相對於情緒穩定)
這些特質當中的每一項,都具有堅實的生物基礎,人格神經科學的研究專家現在正在確認這些特質背後的神經結構與路徑。因為同樣的人格面向確實出現在所有國家、文化及語言族群,可被視為放諸四海皆準。然而這並不表示所有人類都是一模一樣,絕非如此。更準確地說,這是表示無論我們到何處,人們彼此之間都會在這些面向顯現差異。再者,這五大特質並沒有嚴格的界線;人們是在一個頻譜上對應每項特質,多數人匯集在中央區段,少數人則出現在極端。以下簡介每項特質。
1. 經驗開放性
在經驗開放性得高分者,容易受到新奇冒險所吸引,並樂意探索各種做事的方式。而經驗開放性得分低者則偏好行之有效的方案,而且不同於心態較開放的朋友,他們在使用「屢試不爽」這類詞語時,相當自在。由柏克萊的人格評量與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and Research,現在是人格與社會研究中心〔Institute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Research〕)進行的一項指標研究顯示,經驗開放性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超凡創意的特徵。而由五大特質主要發想人之一所做的一項有趣研究則發現,開放的人在接觸令他們感動的音樂或藝術時,曾有美學顫慄或豎毛(汗毛直豎)的經驗。
所以你剛剛是否嘗試去舔自己的手肘?我猜,如果你是樂於擁抱新經驗的人,應該已經試過了。而如果你較沒有開放性,就比較可能不為所動,只是繼續讀下去。
2. 嚴謹自律性
在嚴謹自律性獲得高分者特別可能達到傳統定義的成功。與較不嚴謹自律的人相比,他們的學業成績及職場成就表現較佳。但應當注意的是,這些成功最常出現在著重以傳統方式解決問題的課程與職業,而在經驗開放性得高分的人則在需要想出獨創做事方式的任務上,有突出的表現。高度嚴謹自律者守時且堅持不懈;他們可以心無旁鶩地專注在眼前的活動。然而這種雷射般的專注力,可能在某些領域行得通,其他領域則未必如此。舉例而言,研究人格與組織的先驅羅伯特與珍妮絲.霍根(Robert and Janice Hogan)曾設計一項研究,請爵士音樂家為他們音樂搭檔的專業表現評分。那些在嚴謹自律性獲得高分者被同儕評為表現較差。或許這是因為那些音樂家太過戒慎恐懼專注於演奏,反而局限了對即興爵士樂來說至關重要的自由靈活。
嚴謹自律的成人可能會避開毒品,避免涉及危險活動,並持守健康與強身的養生之道。因此,相較於較不嚴謹自律的同儕,他們比較健康長壽。而在幸福度的差異也不小:缺乏嚴謹性已被證實可預測早逝,影響力不亞於罹患心臟疾病。嚴謹自律者對於有助於鼓勵與提升嚴謹自律的工作及家庭角色,也會投入較多的心力。
那麼他們對於舔手肘這項含蓄的邀約會作何回應?當我在團體中請大家跟著做動作,嚴謹自律的人比較不可能真的去舔。但我想他們會以猛抄筆記代替舔手肘,回家以後再一探究竟。至於那些格外嚴謹自律的人,我猜他們早已經在Google查詢「舔自己的手肘」,看看是否真的做不到。
3. 外向性
外向的人對周遭環境潛在的獎賞非常敏感。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迫切需要正面的刺激並朝其邁進,以便有效率地完成他們的日常任務與計劃。這項特質也有生物根源。我們已經看見證據證實,相較於內向者,當外向者藉由飲用如咖啡因等化學興奮劑喚醒大腦後,他們會在認知型任務上表現較佳,包括重組字詞或短期記憶。相反地,當他們嚥下含酒精飲料之類的鎮靜劑後,則表現較差。
外向者偏好喧囂響亮、節奏強烈而令人振奮的音樂。而部分出於他們需要刺激,以及他們專注於潛在的獎賞而非懲罰,外向者比較可能跟當權者產生摩擦衝突,例如拿到交通違規罰單,或在年輕時一再地被送回房間閉門思過。
對外向者來說,最刺激的情況之一是社交互動,他們樂於參加這類場合。當然,最緊張刺激的社交活動莫過於性生活,外向者已被證明在性經驗的次數及變化上,均多於較內向者。不過內向者可以感到安慰的是,在各式各樣的任務表現上,其實都存在著質與量之間的權衡取捨:外向者選擇重量不重質,內向者則反之。內向的學生告訴我,這項結論同樣適用於他們在性生活的表現。我接受這項推測,但並無數據。說到舔手肘的問題,我強烈懷疑外向的讀者已經嘗試去舔自己的手肘,他們甚至可能也已成功舔到鄰座的手肘。
4. 親和性
很有親和力的人在有賴他們弭平衝突與建立關係的團體中,特別能發揮所長。相對於較沒有親和力的人,他們非常容易信任別人,因此可能被視為單純天真。很有親和力的人在以人為取向的測量上獲得高分,這跟同理、利他,以及傳達溫暖與表情豐富的互動風格相關。他們也會留意其他人的表情線索,因此他們具備感同身受的能力。
在親和性獲得低分者憤世嫉俗且懷疑別人。他們展現的敵意模式,讓他們更容易有健康出狀況的風險,特別是心血管問題。在這方面,他們類似所謂的冠心病或A 型人格,是典型備感時間壓力而吹毛求疵的人。現在發現,潛在於A型行為底下的不愉快與敵意,才是心臟問題真正的危險因子,而不是由於他們的求勝欲望所致。
那麼親和性與舔手肘有何關聯?高度親和的人是,嗯,很親和的,所以他們可能會同意一起玩。而那些在親和性得分極低者,就可能不會玩。他們可能乾脆都不讀這本書了,然後走到外面對鄰居的小孩大吼大叫。
5. 神經質
神經質這個名詞帶有貶抑的調調,雖然神經質在某些地方受到高度重視並廣受歡迎(腦海浮現紐約市),但一般來說還是獲得負面評價。在五大特質量表中的神經質這項獲得高分的人有焦慮、憂鬱及脆弱的傾向。這並不表示他們有臨床憂鬱症或恐懼症;他們只是經歷到干擾生活品質的負面情緒而已。正如外向者在探索周遭環境時,趨於尋求潛在的獎賞,神經質者則是敏銳辨識潛在的懲罰。毫不令人意外的是,當我們觀察五大特質中的哪一項最能預測一個人是否快樂,情緒穩定的外向者是最快樂的,而神經質的內向者則最不快樂。
神經質是否有任何正面之處?在某些方面,神經質的人是高度敏感的人,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可以偵測到較不敏感的人無法察覺的事物,包括環境中的改變、慣例中的擾亂,以及突如其來的危險味道。這不利於放鬆與自在生活。但作家、藝術家及其他對生活有敏銳觀察的人,通常會被發現具有神經質傾向。回到人類人格的進化起源,我猜情緒穩定的外向者是首先發現捕食的人,而我們都受惠於此大啖他們捕獲來的食物。不過為了生存,我們也需要神經質的內向者,他們特別會發現肉食性動物。我們應當為了他們使我們降低被肉食性動物嗅聞到、捕獲而吞吃下肚的風險,致上同樣的感激。
如果你是神經質的人,可能你已為舔手肘的問題煩惱焦慮了一段時間,憂心自己再度被誤以為沒有應付小挑戰的能力。但我當然希望並非如此。敏感常被輕視,而從進化的角度來說,我們真的虧欠你太多。
為什麼要了解你是誰,在此有何涵義?證據顯示,五大人格面向中的每一項,都有基因基礎。這些基本特質形成我們的第一天性。然而這並不表示第一天性與基因樂透抽獎的運氣,是決定我們人生路徑的唯一要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