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我防衛機制:是指自我用來保護自己的一些心理策略,以避開正常生活過程中所會面臨的焦慮和衝突,亦即個體為求減少因超我與本我衝突而生的焦慮,形成一些改變本質的行為,因此自我防衛機制是可以減緩壓力所造成的情緒衝突,提供一個緩衝時間,讓個體得以處理生活的創傷,有助於面對無法解決的損失或傷害,所以如果不是為了把逃避現實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則自我防衛機制並非病態,反而具有調適的功能,由此可見其積極的作用是為保持或提高個人的自尊、價值感、能力感,而消極作用為是為逃避或減低焦慮及失敗感

1.壓抑作用:又稱潛抑作用,不自覺的將某些足以引起恐懼、焦慮和罪疚感的情境加以遺忘或自意識中予以排除的心理作用,如此即可在不知不覺中不承認有焦慮的動機和記憶存在。

2.否認作用:將已發生的事實否決,拒絕承認事實的存在。

3.合理化作用:又稱理由化或文飾作用。指個人以一種較易為社會所接受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如此可幫助個人緩和不能達到目標時的失望,並維護個人自尊。

4.反向作用:基於自我防衛的緣故,所表現的行為方向恰與其動機(或需要)的方向完全相反者,稱之。反向作用所支配的行為,表現得極為不自然,顯得過分誇張。

5.投射作用:指將自己認為不為社會接受的動機或缺點加諸在別人身上,而減輕自己焦慮的一種潛意識傾向。

6.曲解作用:將外界事實加以扭曲以符合內心需求。

7.昇華作用:將不為社會所認可的動機或慾望加以改變,以符合社是會標準的行為。

8.補償作用:個人在某個領域中受挫或因自身的缺陷、弱點而不能達到目的時,改以其他成功的領域代替或培養出其他較好的特質,來彌補因失敗而失去的信心與自尊。

9.認同作用:又稱表同作用或自居作用,將自己想像成一個具有他理想中人物的行為特徵,從而提高其行為價值感的心理歷程。

10.退化作用:指個體遇到挫折時表現的行為較其應有行為(如按年齡)幼稚,即以幼兒早期適應挫折的方式,如哭鬧、尿床等來處理焦慮,是一種反常的現象。

11.內射作用:把外界的價值觀與標準併入自我的結構,即吸收別人的價值觀與標準,使它們不再是外在的威脅。   

12.轉移作用:個體將有敵意的情緒發洩在較安全的對象上,而不敢對受挫的來源表示不滿,Freud認為轉移作用是處理攻擊、性衝動最好的方式,基本驅力是無法改變的,但滿足驅力的對象則可以改變。

13.抵消作用:用來預防或彌補某些不愉快的事件或不被許可的想法或衝動,這種行為通常是重複而拘泥儀式的,經常和有魔力及迷信的想法有關。 

14.理智化:指個人利用抽象理性的字眼來分析或描述情緒受威脅的情境,使情境變為超然,以逃避該情境所帶來的焦慮。     

15.幻想作用:個人現實生活中遭遇無法處理的問題時,藉由虛幻的想像世界來得到滿足,用幻想把事情想像成自己所希望的。

16.情緒隔離:指個人在可能受到情感傷害的情境中,退回被動、冷漠的狀態,以減少情緒的涉入,即將希望及期待限制在某個限度內,直到所想的事情真的實現了。情緒隔離雖可避免痛苦的再次發生,但可能也會妨礙個人主動、積極的參與。     

資料來源:彙整自相關書籍、期刊及網路資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學 考試重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B 的頭像
    TAB

    TAB的部落格

    T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